焊花飞舞,铸就海洋强国梦:一位中国船舶焊接工匠的奋斗故事

元描述: 陈庆城,一位扎根造船一线的焊接工匠,凭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,解决造船焊接技术难题100余项,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7项,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贡献力量。他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工匠精神和终身学习的价值,也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。

引言:

在广阔的海洋上,一艘艘巨轮乘风破浪,承载着货物和梦想,驶向远方。而在这背后,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工匠,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,铸造着海洋强国的梦想。陈庆城,就是其中一位。他从一个山村少年成长为高级工程师,用自己的精湛技艺,在焊接的火花中,书写了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的篇章。

一、 从山村少年到焊接大师:一位工匠的成长之路

陈庆城,出生于广东梅州的一个小山村。从小,他就对各种机械充满了好奇,渴望学习一门能够安身立命的技能。读技校时,他看到身边的木匠师傅精湛的技艺,心中萌生了学习一门技术的念头。

"木匠师傅用行动告诉我,靠技术吃饭,比干什么都实在。”陈庆城回忆道。

在现实的考量下,他选择了学习电焊,这是一项既能在大厂工作,也能在社会上独立谋生的技能。1996年,陈庆城从技校毕业,就参与了虎门大桥的合龙工程。当时的大桥合龙主要依靠人工操作,手工电弧焊等技术在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从虎门大桥到深中通道,陈庆城见证了中国焊接技术的一轮迭代升级。他参加了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段的建设,参与了世界首制的E1管节钢壳和最终接头的建造。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长6845米,包含沉管段5035米,由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。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负责海底隧道18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的钢壳建造,陈庆城是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之一。

深中通道海底隧道E1管节钢壳和最终接头均为世界首制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建设团队坚持创新引领,打造了全国第一条巨型钢结构智能制造“四线一系统”,钢壳管节制造自动化率超过70%。然而,隧道内部零构件安装复杂,施工空间狭窄,焊接困难,部分结构段高度甚至不足50厘米,而且存在较多的三面内角,智能机器人无法进行作业,像陈庆城这样的施工人员需要爬入狭小空间内进行仰焊。

二、 不断学习,精益求精:工匠精神的传承

技术不断迭代,意味着像陈庆城这样的工匠需要时刻追赶技术发展的步伐,理论和实践学习都不能停。刚开始,他也会被烫伤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逐渐熟练,练成了“听声辨型法”,即在船舶底部狭窄空间焊接环境下,采用镜子反射焊接法及听焊接熔池声音的特殊焊接技艺。

“电流、电压不同,明显声音不同的,就能辨别焊接参数是否正确,像我们焊接做久了达到一定技术之后都能辨别的。”在陈庆城看来,这都是“唯手熟尔”。

他不仅自身精益求精,还积极将自己的焊接技艺传承下去。近年来,随着公司造船产能的提升,焊接熟练工人紧缺,陈庆城成为了单位里“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的牵头人,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徒弟,还先后主持编撰了《焊接工艺与规范手册》《薄板分段施工工艺手册》《CO气体保护焊各种位置焊缝成形焊工操作规范手册》等工艺文件,成为船舶电焊工学习及指导的重要资料。

三、 焊接火花,点燃海洋强国梦:见证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

陈庆城参与了Stena航运公司的造船订单项目,在MR/LR型油轮的建造过程中,搭载横焊是船舶大合拢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焊接劳动强度大,焊接质量不稳定和焊接效率低。

为了让这个有着“船厂杀手”之称的客户满意,陈庆城钻研了很久,研制出焊接效率高、质量稳定的埋弧自动横焊技术,并且运用到Stena公司MR/LR型油船横缝焊接作业中,使作业焊道数减少1/3,焊缝成型美观,整体焊接效率提高了30%,最终获得了认可。

“不管是深中通道通车,还是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先进船舶下水,内心肯定是很自豪的。”陈庆城谦虚地说,在他看来,中国制造的船舶越来越先进,背后凝聚的是无数人的努力,他只是其中一份,与众人共同垒起技术高墙。

四、 中国船舶行业:未来可期,挑战与机遇并存

近年来,我国造船订单暴增,2024年上半年,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502万载重吨;新接订单量达5422万载重吨;手持订单量为17155万载重吨,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%、74.7%和58.9%。

据工信部统计,中国新接订单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4.7%。全球每十份造船新订单中,就有超过七份流向中国。陈庆城介绍,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至2029年。

然而,在造船技术方面,中国还得向日韩欧洲等强国学习。

“事实上,要成为‘船舶工匠’,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陈庆城依然谦虚,对于现在的他来说,除了踏实做事情,把徒弟带好、将焊接技艺传承下去,同样无比重要。

常见问题解答:

  1. 陈庆城是如何克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焊接难题的?

陈庆城和其他工匠们利用创新技术,打造了全国第一条巨型钢结构智能制造“四线一系统”,提高了钢壳管节制造自动化率。同时,他们还需要克服狭小空间、仰焊等困难,精益求精,最终完成了世界首制的E1管节钢壳和最终接头的建造。

  1. 陈庆城是如何将自己的焊接技艺传承下去的?

陈庆城成为了单位里“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的牵头人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徒弟,并编撰了多本工艺文件,为船舶电焊工学习和指导提供了重要的资料。

  1. 中国船舶工业目前面临哪些挑战?

中国船舶工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,但在造船技术方面,仍然需要向日韩欧洲等强国学习。

  1. 陈庆城对中国船舶工业的未來有什么期待?

陈庆城相信中国船舶工业的未来充满希望,他希望能够继续精进自己的技艺,将焊接技术传承下去,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
  1. 陈庆城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?

陈庆城的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身处哪个岗位,只要心怀梦想,脚踏实地,不断学习,精益求精,就能成就一番事业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

  1. 如何培养更多的像陈庆城这样的工匠?

需要加强职业教育,提升工匠的技能水平,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,为工匠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,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,传承技艺。

结论:

陈庆城的故事,是无数中国工匠奋斗的缩影。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,铸造着海洋强国的梦想,为中国的船舶工业发展贡献力量。陈庆城和他的同事们,用精湛的技艺,书写了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的篇章,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他们的故事,值得我们铭记,他们的精神,值得我们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