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颐

  “以吃谋生,靠吐活着。”畸形吃播损人伤己,经多方狠刹,一度有所收敛。然而,据法治日报调查,“大胃王”们似乎又回来了。这些主播一般在晚上11点以后上线,在“吃吃吃”的同时推销产品或植入广告。

  吃播本身没有问题,但被流量裹挟的吃播很有问题。“大胃王”之所以总是不乏观众,除了“看过等于吃过”的心理代偿机制使然,更大程度上,是猎奇审丑的“围观癖”在作怪。为了投其所好,有的主播不惜以身犯险,不是在卷“吃得多”,就是在比谁“吃得怪”,甚至连法律明确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,都不能免遭黑手。

  “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事实上,直播间里并没有那么多天生的“大胃王”,多的不过是剑走偏锋之人。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:粉丝越多,带货越多,分红也就越多。于是乎,有的主播“胃口不够,剪辑来凑”,有的“人前狼吞虎咽,人后疯狂催吐”,即便实力不济,也要把戏做足。但无论是真吃还是假吃,这都是一种公开浪费粮食的做派,败坏的是网络风气,背弃的是传统美德,侵蚀的是健康理念。更不必说,先是无底线博眼球,再拿以次充好的商品坑骗消费者,已经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。

  2021年11月底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发布《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》,强调要严格食品浪费相关信息监管。其中提到,禁止广播电台、电视台、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、发布、传播宣扬量大多吃、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。近年来,不少城市也出台了反浪费食物的有关规定,整治“吃播”乱象。三令五申之下,“大胃王”依然重新营业,可见其“惯性”之大。

  事实上,此类歪风也不限于吃播行业。从小杨哥徒弟“红绿灯的黄”低俗带货,复播仅三分钟再次被封,到博主“林姐肉夹馍”为了涨粉,不惜摆拍“给住院婆婆吃泡面”视频,本质上都是眼球经济的走偏越轨。对此,平台方不可放任自流,仍须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,如可结合AI、人工审核和举报机制等多种方式,有则堵之,无则防范,总之要尽量不留死角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3月,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“清朗·从严整治‘自媒体’乱象”专项行动,特别提出“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”“堵住其问题流量和牟利途径”。如何“打蛇打七寸”,也值得深入探索。

  “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。”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一箪食一瓢饮都是故事,“大胃王”们却要以一种如此扭曲的姿势来打开,着实令人遗憾。抵制哗众取宠之风,治一治猎奇审丑之疾,还是有必要重申一句:别拿浪费当个性,在“吃”这件事上,优雅永不过时。